2014年,国务院一纸文书带来了教育界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次改革是文理分科和自由选科的分界。但是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面对初次获得的自由选择权,诸多考生表示无从下手。
高考改革同时带来的还有等级赋分的计分方式,高校专业选择的限制等新的内容,如何在新高考新势下进行选考科目选择确实是一门新的学问。
结合我们近年接触到的案例,选科应该综合多个方面进行权衡以选出最佳组合。
01 学习基础
我们都知道,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分数,作为最直观权衡学习基础的数据,考试分数的相对高低一定程度反映学习基础的厚薄,得分相对越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学习基础比较好。
其次是排名,排名不应局限于班级或学校排名,最好能够参考市(区)统考排名进行判断,毕竟最终选考科目将会进行等级赋分,最终赋分分数主要取决于名次。
第三个就是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的越全面,学习基础越牢固。
三个方面需要综合来看,才能够对学习基础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学习基础受到教学条件或者说教学水平影响比较大,有可能考试分数不低但是区(市)排名十分靠后,也有可能分数一般但是排名较为靠前。还有某些极端情况,例如各校各地教学安排有所差异,学生近期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学科水平,可能某次考试只是某个单元专题训练,这部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学科其他内容掌握的却很不牢固。
02 兴趣倾向
积极心理学家Mihaly曾说过,专心致志从事某事、忘我地沉浸于其中,人们会最为愉快和满足。
而这,不就是兴趣?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学生们来说,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学习就能成为一件充满幸福的事情。
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喜欢动植物,那么生物学能够帮助你系统科学了解其结构、成长规律、生活习性,在学习中吸收知识,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喜欢光影交错的美景,那么物理学尤其是光学能够帮助你学习光的特点以及光传播的规律,助你探索美景背后的成因,甚至利用知识创造美景……
当学习或者说学习某一门学科成为兴趣,那么学习的动力就十分强劲了。
03 学习潜力
潜力其实与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潜力高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一定十分高。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学生们之间总会传说“XX是学霸”、“XX是学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潜能(潜在的能力,未显的)。可能会有同学勤勤恳恳,认真预复习,认真刷题,成为学业中的佼佼者,也即是“学霸”;但也会有同学,你看他平时除了上课之外都不怎么学习,但是做作业几乎没有阻碍,就是很顺畅的完成难题,考试分数也很理想,这样的同学可能就是其他同学口中的“学神”。
而造成这二者区别的可能是每个孩子各方面潜质的差别,理解吸收、思维转化、逻辑推导、知识表征等各方面潜质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实际上,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物理学习稍微吃力的学生可能在历史学习上“如鱼得水”。所以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学科倾向,找到自己擅长的学科十分关键。
而鉴于潜能是隐形特征,并不能主观的进行评判,建使用权威的测评系统进行测量,参考客观数据进行分析。
04 专业要求
这一点就是冰冷的现实因素了,高考改革来带选科自由的同时也产生专业选择的限制,没有绝对的自由。
不同的专业会对考生的选科科目做不同的要求,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三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三门科目均须选考;还有部分专业不要求选考科目。
进行专业选择也是高考改革赋予考生的又一选择权,为促进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提前对自己的学业以及整个生涯作出规划,从选科到选择专业,再到择校、择业,不断努力以实现规划。
高校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各省各高校对于考生选科科目的要求,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各省(市)教育考试院进行查询。
05 师长建议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心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考虑问题、看待事情往往难以全面客观。
涉及到自我认知,青少年往往会存在一些认识的偏差。日夜陪伴的家长以及悉心教诲的老师站在第三者角度对学生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学生可以参考他们给的建议。
除此之外,一些涉及到政策、高校专业领域的内容,可能家长和高中教师对此了解并不深入,那么也不妨向相关大学教师或者专家进行咨询,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避免走弯路。
06 职业目标
职业选择其实是专业学习之后需要进行的,之所以将其作为考虑因素,是因为相比专业,职业信息对于学生们来说获取的难度较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身边日常都有与职业相关的资讯可以了解。
现阶段,大多数孩子在聊到理想职业的时候都将教师设为其目标,因为他们接触到最多的职业人士就是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向往这一职业。
因此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当职业目标或者说大方向确定之后,再往前追溯至专业,最终落脚至选科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通过上述6个因素上对6个学科进行打分评价,单从分数来看,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学科倾向了。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选科“价值观”必然存在差异,在选科的过程中每个人看重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各个评价因素进行加权赋分。
若秉持分数优先的原则,那么学科基础、学习潜力所占的权重就应该更高一些;若秉持发展优先的原则,那么兴趣倾向、专业要求、职业相关、师长建议几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就应重一些。
经过各因素评价,得分加权之后,最终比较各学科的总分,我们就可以获得最为适合的选科组合。
6门学科,6个因素,6科加权。
666秘籍你学会了吗?
升学指导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