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人工智能”再次火了。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众多高校纷纷在人工智能这一专业领域发力。
高考临近,人工智能专业已成为不少高校招生的新亮点。机器人专业学什么?人工智能多层次人才培养如何落地?今天,随教育小微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高大上”的“新专业”吧↓↓↓
这个“新专业”,国家很重视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始终重视人工智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文件,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道路。
2017年7月
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8年4月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等8大行动,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根据教育部《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多所高校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还有不少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众多高校共同发力,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新动作。
北京大学
启动“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培养
北京大学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自2018年起,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双一流学科的实力,联合人工智能、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心理与认知科学等一流学科的力量,重点筹建“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将以即将入学的2019级本科生为起点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
清华大学
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
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这是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整体学科布局上的重要举措。姚期智院士担纲智班首席教授。
智班将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招本科生,首批预计招收30人。智班的培养特点为广基础、重交叉。在本科低年级,将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宽广的基础;在本科高年级,将通过交叉联合AI+X课程项目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在以人工智能促进不同学科发展的同时,深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推动人工智能前沿的发展。同时,智班的同学将获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实习机会,深入了解实际产业中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并通过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在不同产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在应用中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天津大学
新增5个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
2019年天津大学共新增8个本科专业,其中数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这5个新专业均与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相关,占了新增专业的大部分。
天津大学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面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基础和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和团队培育以及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天津大学作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在多个工科专业学科具有传统优势。天津大学将立足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交叉融合,在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上具有独特优势。
浙江大学
新增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浙江大学宣布今年将新增两个热门专业,即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据了解,浙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有机器人导论、机器人学、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等。而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生将纳入新设立的竺可桢学院图灵班,配备以图灵奖获得者Whitfield Diffie教授、潘云鹤院士、吴朝晖院士、陈纯院士等为首的专业导师团队。培养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引领世界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兰州大学
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兰州大学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预计招收60人。作为双一流A类综合型大学,兰州大学在推动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人工智能专业低年级将学习数据建模与分析、仿生计算基础、认知机器人学等人工智能类基础课程群,在高年级将认知神经与脑科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人机交互等课程群作为学生选修“课程包”,扩展学生的创新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以科研促教学”“以竞赛促实践”是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核心特点,科研团队骨干担任主讲教师,一流师资的小班化教学、国际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高水平产业领域的实践实习等配套措施,以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