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够是精英教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仓廪实而知荣辱,在中产阶级尚未成型,并且尚不能满足于现有物质生活的中国社会,最多也只能存在一些“哲学爱好者”。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商业文明价值观的进入,新一代中国“新中产”们两眼向领先我们30年的欧美看齐,那么想让中国青年感到“仓廪实”,只怕还需时日。
学哲学就业大概有如下几类:
1、继续深造,以哲学为职业的
在这样的人里,有的是真心热爱学术,喜欢思考的,也有一部分,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毕业以后,会进入高校工作,或者成为后面的几种。
2、把哲学当做爱好,从事哲学相关工作
有去教会工作的,有去孔子学院当老师的,或者报社写社论的。
3、没从事哲学相关工作,也没别的特长,因为专业限制,局限在某领域工作
比如在图书馆工作,社区调解员;平淡如水,简单幸福。
4、完全跳脱哲学专业,发展了其他专业的。
比如很多人,学什么无所谓,哲不哲学更无所谓,在房地产,在保险,在互联网,在投融资
你能想象的都有,这些基本上占据了哲学系毕业的绝大部分人。
混得好混得不好,全凭个人能力,和专业就再也没什么关系了。
最新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