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诗颖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女生,高二时从国内直接申请入读英国私立中学,她的梦想是考取牛津大学数学系。在国内读书时,鲍诗颖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上中下水平,每次考试只能勉强及格,但进入英国私立中学后,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几乎次次考试拿满分,在今年一月更是顺利拿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她写下这篇学习和考试经历分享文章:
我有幸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我这个阶段的梦想。在此,我想和所有怀揣着同样梦想的莘莘学子分享我的经历。
在我完成了高二学习,基本在国内学完了在英国考大学所需要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点后,伴随着蒙蒙细雨,怀着一定要考进牛津数学系的心,我来到了位于英国坎特伯雷的King’s school开始了A-Level课程。由于A-Level的课时是两年,这样相较于国内的三年制高中课程,我还要多花一年的时间才能报考入读大学。
对于A-Level课程,每个学生在第一年被要求选四到五门不同的科目,我的选择是数学、高数、物理和经济。由于在最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就坚定不移地朝着牛津数学系而努力。在第一年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国外学习并非大家所想的象牙塔:语言障碍、饮食习惯、文化差异、思维模式……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生僻词汇和全新的知识体系,都让我应接不暇。我稳住思绪,对症下药,先从最薄弱的词汇开始,每天积累几个数学专用名词,不出一个月,理解方面不成问题。
在知识掌握方面,虽然第一年Edexcel的数学(程度大概等同于国内初三到高一数学的一个过渡)不是很难,但我仍然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做每 一道例题,不管难易,把书上每一道例题都做完,错误的地方添加标注。Edexcel的数学分为四个板块:纯数、高等纯数、机械数学和统计学,一共有12本 书,一年学6本。我发现英国的数学虽然不难,但知识面很广,比如国内大学才教授的微积分,在英国高一就会学。
在国内初中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有时才刚刚过及格分数线,满分100分,我只能考到六七十分左右,但对数学我始终充满着热情和喜爱,正所谓“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当然我也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我会时不时地翻翻做做我从国内带过去的教辅书进行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来到英国后,我都是朝着满分的目标努力,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能获得年级第一名,而且经常考满分,这也可能是由于前6年的积累而厚积薄发。
对于经济这一全新的学科,我也秉承着学数学的理念——“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认真做”。每上完一个chapter我都会反复地翻看阅读 各种材料,做到烂熟于心。记得当时,我在经济这门学科上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早上6点就会起来趁着头脑清醒时被一些理论和概念。有时会觉得很烦 躁,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信念,就能坚持下去。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大部分都会选择science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毕竟这是我们的强项,但我觉得英国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对 humanity学科(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政治)能有很好的诠释。就像经济是一门十分有用且有趣的学科,刚开始或许会被一篇篇的essay弄得头晕眼花,但过段时间,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对世界经济的理解有大幅度提高,实用度远超物理化学,对未来甚至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理想是做科学家的另 当别论)。
再举个例子,英国极有特色的一门学科是English Literature,就是类似于国内的阅读理解。英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尤其看重,他们通常都是通过精读文学著作来对自己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可惜我对语言实在不感兴趣,只能放弃了这一良好的资源。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最终获得了四科平均95分,数学全满分的成绩。其实我想说的是英国A-level第一年的数学真的不是很难,但由于很多同学轻敌,反而造成了在最简单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失分。
与同学们一起为庆祝圣诞自制蜡烛橘子
第二年,就是申请大学的关键时刻,在A-Level考试后所有同学都在放松享受暑假时,我早早地写好了personal statement,并获得了老师的帮助和修改。在修改了15遍后,终于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其实personal statement并不要求十全十美,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举个例子,在我的personal statement中我从数学与哲学的方面下手,对逻辑推理有全新的认识(虽然我学的是纯数,但在外国导师眼里,思考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择校方面,由于我有很深的牛津情结,因此当仁不让地选择了牛津,其次是帝国理工、UCL、华威和KCL。
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的考试方向略有偏颇。牛津过五关斩六将,先是admission test,通俗一点就是笔试,大约一半的人能获得面试资格。然后就是面试,一般会有三场面试,但我很幸运地被加了一场,至于面试的准备我接下来会细说。
而剑桥,它会通过personal statement和你的A-Level成绩来决定是否给你面试,通常90%的人可以拿到面试资格。面试后会进一步筛选,但别高兴得太早,剑桥会给所有的 候选人很高的conditionaloffer(有条件录取),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给你的要求,一样会被拒之门外。Offer一般包括了语言的要求(雅思四 个7或四个7.5)和A-Level的总成绩的等第(往往都是A*A*A)。在我们学校,一门学科能取得A*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5位同学,由此可见取得 A*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分为两大派——MAT和STEP。牛津和帝国理工需要MAT成绩,其他大学以剑桥为首则需要STEP成绩。在入学第一年, 我就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考了STEP 1,并获得了Grade 1的成绩,这让我申请其他的大学变得分外轻松。而对于MAT的准备,我则把官网上历年来的考试题反复做了7遍,再次继承了“简单的事情反复做”的学习原 则。很快,我找到了MAT和STEP的区别:MAT更像脑筋急转弯,需要你的灵光一现;STEP则是奥数竞赛,需要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对于面试,其实更考验了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数字的敏感度,还从侧面体现了你对数学的态度以及学习方式。我想说的是,能拿到面试资格的同学 想必在专业水平上都是差不多的,此时更重要的是你的临场发挥和心态。面试一般是三场,每场25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25分钟里,你要让导师充分了解你的性 格和学术水平,往往考生都是冲着“在25分钟里做越多的题越好”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之所以说“幸运地被加了一场”是因为我有更多的机会在导师面前展示自 我,那进牛津的机会就更大。
与同学们共进圣诞晚餐
在这个过程中,最煎熬的无非是等待,最喜悦的无非是几个月的等待有了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些人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有一些人积极准备面试, 摆正心态,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我很有自信地说我是属于后者,这也让在我面试时,丝毫没有感到一丝紧张,也没有感到和导师们的沟通有障碍,许是适应 了外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十分享受和导师的“斗智斗勇”,多问why和why not,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论证。在牛津面试的这几天,我就像旅游一样,每天去逛逛街,挖掘一下美食,多多教友,享受着牛津静谧的生活。最终,我也获得了成功。
我自认我不是什么天才,最后能获得成功是因为我怀有一个梦想,并愿意为此而努力。只要朝着梦想前进,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不论是绕了远路还是走了岔路,终有一天你能达到你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