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多数省份的高考报名工作开始进行,艺术类、体育类招考规定也在陆续公布,各地三大招飞持续进行中......高三正处于冲刺阶段,所有人都在奋力一搏。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模考之后,总有一些同学担心成绩是不是定型了,还能不能提高了。那成绩到底什么时候定型?什么时候能到突破期?现在这个阶段的状态正常吗?别担心!下面就来帮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缓解大家的焦虑!
这个阶段是一轮复习全面展开的时期,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同学们需要复习和梳理知识点,学习节奏相对高一高二会加快。同学们不仅要加大复习的力度,还要提升学习效率,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学习任务和难度。
1. 回归课本
无论几轮复习,回归课本始终是重点,回归课本的最佳方式是带着问题看书。
整理历次重大考试试卷,按知识板块分类,把同类题目拿出来做做。这时还有不懂的,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概念、公式、例题复习一遍。每次考试前,在经常翻看的地方多加留意。
2. 做题有章法
多做题是比较好的记住知识的方法,但不代表盲目、机械刷题。针对薄弱知识、题目难度练错题,看在哪个难度以后正确率上不去,这样可以把握目前的知识水平,针对性突破。另外,在做题中学会总结归纳,将错题型分类,并标注好每道错题运用的知识点和错因,建立做题模型,最终归纳成一本错题集。每次考试前复习一遍,分数自然有提升。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三的学习节奏。尽管一轮复习还未结束,但同学们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专注于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2月的寒假前后会让你出现一段时间的游离,只有在这个月,才是真正的冲刺期。
1.搭建知识体系
此时需要在掌握单一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时记录梳理模拟考试中出现薄弱知识点,思考这些知识还能和哪些知识点关联,从哪些方向考查,并且,对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知识体系、解题能力、思维误区等,制定出优化的复习策略。
2.时间规划
这个阶段除了课堂学习,还可以把琐碎时间善加利用。还可以将系统化的知识梳理、自测考试放在周末,碎片化的问题在周内上学时间解决。
2月以后,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复习,试卷又变多了,题目刷了一遍,还要再刷。
很多学生会出现“高原现象”或者“舌尖现象”。
高原现象:在第二轮复习中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速度停止不前,心理出现焦虑和慌张。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舌尖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看到一些做过的题,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但是大家不要慌,冷静下来,放空大脑,重新过一遍基础知识,梳理脉络。等你迈过这个坎了,你会发现增分很快,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选择近五年高考真题进行训练最为适宜
如何高效吃透真题,实现精准提分?可以练习近五年高考真题,近五年真题一般变动不会特别大,参考价值更高,可以起到很好的查漏补缺效
2.每套真题卷最少要做两次
第一遍按照高考时间和要求完成,达到高考模拟效果,培养自己的实战经验。答完试卷反思答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记录对错题、难题。第二遍适当减短时间,提高答题速度,并对错题再次练习。
五月之后,各种模拟考开始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调节作息、调节饮食,并且还要高度重视你的每一次考试。这一段时间的成绩提高,就会慢了下来,或者说逐渐趋于稳定。
在5月以后,要的做的是,适应考试节奏,不让自己的成绩大起大落,保持正常发挥缓慢提高。5月中旬以后,成绩也慢慢定型,你也知道自己在哪个水平。这个时候,你更要从基础抓起,争取小题、基础题不丢分。
1.适应考试节奏
不让自己的成绩大起大落,保持正常发挥缓慢提高。
2.重视模考,规范答题
注意审题正确,强化答题规范,避免出现答非所问、条理不清、专业术语用词不当、问题回答不全、专业、字迹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3.提高做题效率
兼顾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可以每天设置定时训练。
如此看来,过完这四个阶段,艰难的高中生活就结束了。
许多学霸在介绍学习经验时,都谈到调整生物钟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每天有四个活动高潮期:
①早晨起床后的两个小时
②上午9-11点
③下午3-5点
④晚上19-21点
这几个时间段里,人精力集中,注意力强,记忆效果好,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应是学习的高效时段。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几个时间段,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放在这个时间来完成。那种晚上加班加点,白天迷迷糊糊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调整过来。
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还都会经历至少三次的心理疲惫期,这和学生是否学习好坏无关,也和性格习惯无关,是几乎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如何平稳度过这段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饮食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并为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营养。具体方法包括: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饿,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缓解紧张情绪。
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如牛奶、苹果等,保持身体充足的养分,愉悦心情。
科学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具体方法包括: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压力。
课间活动:利用课间时间进行简单的活动,如伸展、踢腿等,缓解身体疲劳。
家长陪伴: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减轻压力。
转移减压法是通过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心理压力。具体方法包括:
参加体育活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与家人、朋友聊天:通过交流来宣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出游:在双休日抽出时间出游,换个环境,放松心情。
听音乐:利用音乐来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环境减压法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学习环境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家长应避免在言行上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心理压力,而是要多鼓励孩子,积极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宣泄。
此外,家长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避免总是灌输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的思想,而是提供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
睡眠减压法强调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同学们应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既不要“疯狂补觉”,也不要“挑灯夜战”,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度紧张、压力大的生活。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减轻压力并不代表什么也不干,而是用几个较为轻松不复杂的任务过渡一下,为回到紧张的学习中做准备。
高考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个分水岭,高考成绩也是对众多考生学习能力所做的一次区分,直接决定了未来四年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接触什么样的人。路怎么走,人生怎么过,选择权全在你手中。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