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赛事将持续三天,由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组成,包含26个项目。在竞技赛中,机器人将挑战人类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跑步、跳高、跳远、自由体操和3V3、5V5足球赛等。表演赛设置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武术和灵机一动等项目,展现机器人的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协作能力。场景赛聚焦实际应用,如工厂物料搬运、医院药品分拣、酒店清洁服务等。外围赛事则包括自由搏击、投篮大赛等。人形机器人们正在“热身”,准备前往更大的赛场。(新闻来源:新闻联播)
运动会相当于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的第一场公开考试。只有在赛场上经历过层层锤炼、技术全面达标的机器人,才能真正进入家庭、医疗、工业、服务等多元社会场景,承担起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任务的重任。或许多年以后,2025年的北京机器人运动会会成为一个记录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新京报》
当机器人从赛场走向生活,从实验室走进万家灯火,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人类生活方式的温柔进化——未来已来,你准备好和你的“智能搭子”携手共舞了吗?
——《重庆日报》
在“村超”“苏超”之后,“机超”也火了。从现在机器人在“机超”中展示的水平看,暂时还看不到“小梅西”或者“小姆巴佩”的影子。但谁也不能否认,“机超”的举办激发了公众对科技的兴趣与热情,为全球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未来发明“梅西”机器人的科学家,或许今天正在关注着“机超”比赛。
——《环球时报》
近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53届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中,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学生包佳千与队友陈佳炫组成的中国代表队斩获冠军。包佳千成为首位在这一赛事中夺冠的中国女选手。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历史悠久,参赛选手需要在6小时内完成5个类别共计140个产品的制作。包佳千与陈佳炫制作的大型艺术面包以三星堆面具为主体,融合了高铁和卫星等元素,最终拔得头筹。
2004年,包佳千出生于浙江台州。5年前,本想学舞蹈的她因中考失利未能考入理想的学校。在人生的岔路口,她选择了烘焙与甜品专业,并通过学校的层层选拔进入了烘焙集训队。手上的厚茧见证了她揉制面团上万次的坚持。(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这次在国际大赛中夺冠,包佳千很激动,她坦言:“没想过自己会代表中国获得金牌,原来烘焙也可以为国争光。”陈佳炫表示:“工匠精神的内核,不在于一时的金牌荣耀,而在于对极致完美的永恒追求。”
——央视新闻
面对女儿从“舞台”转向“厨房”的选择,父母给予的是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孩子自己喜欢,我们尊重她,相信她能揉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份开明,成为她前行最温暖的底气。入学第一天,包佳千便暗下决心:舞蹈的舞台虽暂别,烹饪的舞台同样能绽放光芒。
——黄岩发布
包佳千:职业教育给每个有不同选择的人机会,这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路说不定适合,都是不同方面、不同发展。
——九派新闻
2019年,14岁少年金正林确诊急性白血病,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他的妈妈胡奇卉在平台上发起筹款,共筹得善款近59万元。2020年,金正林成功移植了造血干细胞,随着他的病情好转,胡奇卉将“还钱”提上了日程。2024年11月,胡奇卉将59万元退还至退款平台,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感谢参与捐款的28689名爱心网友。
今年7月29日,胡奇卉在社交平台上公布喜讯:金正林以647分的高考成绩,被湖南一所“985”高校自动化专业录取。金正林表示,如果将来学有所成,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大病群体。(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当善与善的连锁反应像接力一样在我们身边蔓延,一个社会的良知与温度就有了最坚实的依托,由此惠及的是我们每个人。
——《新京报》
通常,捐款像泼出去的水,捐出去就结束了,但胡奇卉偏偏要把水“还”回去。这位母亲坚持在每笔退款备注“感谢每一份善意”,简单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她证明,受助者未必是弱者,反而可能是生活的强者。
——安徽时评
在2021年4月、6月,金正林的父母金俊峰、胡奇卉进行登记,双双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胡奇卉表示,“陌生人给我的孩子捐了干细胞,让孩子顺利移植。希望我们有一天也能为社会作点贡献,为他人带去一道曙光。”
——FM93交通之声
8月4日,71岁的宋学礼老人带着一束疑似野生稻植株和一封手写的介绍信,走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厅。两个月前,宋学礼在河边发现了几株特别的禾本植物,长得像水稻,却格外耐旱,他猜想这或许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野生旱稻。为此,他踏上赴京之路,只为将这株植物交给科研人员,盼着为国家的农业研究出一份力。研究旱稻及野生稻的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该植株并非野生稻,但其耐旱能力仍让科研人员看到了潜力。目前,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已与宋学礼取得联系,将对该植株开展进一步研究。(新闻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党员徽章,承载着近50年的初心;一束植株,寄托着平凡老人对科研的支持。宋学礼老人或许不懂专业的农科技术,但他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科研的进步,从来都离不开每一份默默的关注与付出。期待这份跨越千里的赤诚,能在科研的土壤里绽放出属于它的价值!
——新华每日电讯
科研事业的进步,从来都离不开每一份默默的关注与付出,既需要专业力量的精耕细作,也需要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在科研快速发展的今天,像宋学礼老人这样来自民间的“科研触角”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在广阔田野,捕捉着专业视野之外的科学线索,为科研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民间智慧。
——光明网
这个夏天,《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13亿,打破了《大鱼海棠》《功夫熊猫3》的纪录,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榜,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小妖怪们的故事,在这个夏天击中无数观众的心。两年半前,国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火爆全网,广受好评。首集《小妖怪的夏天》中在浪浪山辛苦“打工”的小猪妖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曾让无数网友共情落泪,在其“平行宇宙”《浪浪山小妖怪》中,小猪妖终于走出了浪浪山,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团出发,一路向西去“取经”,在这场西行中,它们虽然到最后都没有名字,也没有真正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但用一颗勇敢出发的心,去追求想要的生活。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正是为普通人写就的故事。(新闻来源:央视网)
影片结尾,这个假冒的取经小队成了村民心中的英雄,却没来得及说出各自的名字。这让不少观众感到好奇,他们究竟叫什么?导演於水说,他曾想为小妖怪们取名字,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们代表着芸芸众生,这也与影片的英文片名Nobody相呼应,那就是‘无名之辈’。”
——央视网
电影主创人员说:“我们未必能达成目标,但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希望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圆满的世俗成果,而在于你是否遵从了本心的选择。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模仿他人”与“寻找自我”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浪浪山或许永远存在,但翻越它的勇气,本身就是生命的勋章。
——央视新闻
《浪浪山小妖怪》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底蕴,深刻运用水墨风格让动画呈现独特东方韵味。更将古建筑、雕塑、灯笼和壁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其中,让故事兼具底蕴和活力。它印证了坚持自我风格而非盲目模仿,才是中国动画持续破圈的关键所在。
——人民网评
1.“主场”与“客场”
(周珊珊—2025年08月26日)
“苏超”火热,“赣超”鹊起。赛场上,球迷、解说往往会反复提及“主场”这一概念。与“客场”相对应,“主场”比赛往往更易发挥优势——熟悉的场地、球迷的支持、热烈的氛围,构成了独特的“气场”加持。
跳出竞技场,无论是个人成长的轨迹、地方发展的脉络,还是时代前行的征程,都在演绎着“主场”的深层逻辑。
于个人而言,当找到“主场”的人生坐标。人生是投身“轨道”还是奔向“旷野”,都是寻找“主场”的扎根。立足本职,袁隆平一生为“禾下乘凉梦”奋斗,张桂梅托举2000多名女孩改变了命运。听从内心召唤,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冷门”的考古专业,毕业后成为敦煌守护者。人生“主场”是能让优势发光的“心灵归处”,与时代的需要同频,与自己的热爱同行。
于地方而言,当筑牢“主场”的发展根基。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各有自身的“主场优势”。但“主场优势”并非一成不变,一些地方曾经因煤而兴、靠油而盛,后来却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浙江义乌不仅保持“世界超市”的优势,还向全球数贸中心跃迁,正是因为持续上演换“衣”记。河南郑州既非电影名城也无剧作传统,何以跻身“微短剧重镇”?在于交通优势、文化底蕴与独特生产模式的创新整合。这也启示我们,“主场”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守着家底“吃老本”,而是把准时代脉搏,在大局中精准定位,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优势。
体育赛场上,若球员消极懈怠,再熟悉的主场,也会爆冷出局;若球员热血拼搏,再陌生的客场,也有可能逆风翻盘。于赛事主客场感悟胜负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好思考:如何将“主场优势”化为发展胜势?
主动作为是连桥。再优越的主场,若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只会“抱着水缸喊渴”。《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选择浙江杭州,看中的不仅有互联网氛围和高校资源,更是这里“可以静下心来做事情”。杭州有“主场优势”,既得益于全省前瞻性布局“数字浙江”建设,又来自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与积极行动。主场优势与主动作为相互成就,日积月累的便是胜券在握。
主人翁意识是柱石。“主”与“客”的分野,在于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前段时间,西藏墨脱目前唯一的女民警李倩的故事,在社交平台刷屏。戍边4年多来,她从新奇陌生到笃定坚守,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称自己“不是墨脱的客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也展现出普通人的坚定信念。在科学海洋里遨游,在人文高地上漫步,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奉献……祖国是每个人的主场,人人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定能让中国发展蒸蒸日上、中国故事愈发精彩。
主场不在别处,就在脚下;优势不在天赐,而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人人都是主场选手。把个人奋斗的坐标嵌入国家发展的经纬,以“主场自觉”书写奋斗答卷,便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
2.魅力中国的软实力
(李洪兴—2025年08月13日)
暑期以来,入境游再升温。有德国媒体关心,“为何中国成为德国游客首选目的地?”在他们看来,除了便利出入境的免签政策,还有被称作“魅力”的关键因素。
魅力,是吸引力,更是软实力。近期,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球公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持续攀升,中国形象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前不久,巴西记者莫妮丝·拉韦纳来华探访的历程,留下中国魅力的注脚。在报道中,这位记者在北京看到了悠久的历史;在井冈山看到了“红色文化的象征”;在上海看到了“对高科技发展的无限想象”。
三座城市,三种印象,映照出中国发展的三个维度,即历史的厚重、红色的基因与现代的活力;也展现了中国发展的文化土壤,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实践与文化基因的映衬,何尝不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交融。
北京、井冈山与上海,不只是巴西记者看到的“单向度”,更是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复合体”。由此,“酷中国”的形象更立体。
不仅很酷,而且有根。这个根,就是千年文脉。北京中轴线上,镌刻都城营建的壮美秩序;京杭大运河上,流淌着古今沧桑;六尺巷里,承载着先人智慧、传统美德……当考古热、文博热席卷而来,当国潮文创火爆出圈,当传世名画被搬上舞台,“古老的”与“现代的”实现双向奔赴。保护好历史文化底蕴,创新好活化利用方式,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从历史中走来,在发展中绽放,向着未来延展。
文化之根、发展之花,离不开红色滋养。浙江嘉兴,地域不大、资源有限,却实力不俗、活力澎湃。不产羽绒,却生产全国一半以上的羽绒服;不产皮革,却是全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不产石油,却成为世界化纤产业高地……嘉兴何以“无中生有”?有人说得好,无的是资源,有的是奋斗的拼劲儿。这股劲儿就是从红船精神中来,从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中来。“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敢首创、肯奋斗、愿奉献,红色热土变成了发展沃土。
这样的沃土,孕育着动力足、势头劲的确定性。面对外部冲击,中国何以这么稳?制造业持续升级,产品好、销路广;科研加速发力,拥有1509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全球总量40%以上;宏观调控有力,优化出口退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企业撑腰打气……产业有支撑、创新有动能、政策有保障,中国日益成为引发文化共鸣的创新源泉。多家机构最近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正是活力中国的写照,更是看好中国的例证。
读懂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向历史深处探寻,夯实文明的根基;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汲取前行的动力;在活跃实践中创造,保持奋进的势头,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不仅正为世界贡献着“稳定锚”,并且正如莫妮丝·拉韦纳的感受,“以多极化为基础塑造人类的未来”。
未来已来。面对发展前景,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企业家的感慨,“没北京可不行”。继续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3.维护和平 守护人民
(居东台—2025年08月03日)
今年6月,贵州榕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县城近80%城区被淹。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武警官兵们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出征,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清淤、消杀、重建,十余天的奋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再湍急的洪流,也越不过人民子弟兵的钢铁防线。
“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地动山摇的“绝望时分”:汶川大地震时,15名空降兵写下简短遗书,从4999米的高度“盲降”,开辟出一条“空中生命走廊”,让外媒惊呼“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日喀则地震中,驻藏部队和武警官兵全力搜救、抢通道路、后勤保障、义诊巡诊,处处可以听到“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
在万里之遥的“大国担当”:2008年,中国海军首次派出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连续航行、昼夜往返,为中外船舶护航;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来,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排雷排爆、医疗救治、警戒护卫、保护平民等任务。维护和平、守护人民,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中国军队言必行、行必果。
因为面对危险时逆行而上,没有生而无畏,只有选择勇敢,坚实的臂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因为面向人民时全力以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冲锋的身影,哪里就有不知疲倦的奔波;因为面朝威胁时铁骨铮铮,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一天不能忘战、一刻不能懈怠。他们是闻令而动的急先锋、舍生忘死的真斗士、维护和平的坚强柱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少了枪林弹雨,但依然有急难险重,必须要闯关夺隘。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期的不确定因素中,人民军队始终是国家和人民的坚强后盾,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当百姓遇到困难,我没袖手旁观,越是有危险,我越会冲在前,当祖国一声召唤,我像离弦的箭……”为国家繁荣保驾护航,为百姓安康全力以赴,为和平发展蓄势待发,人民军队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