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广东金融学院在《广东金融学院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该校要“争创国内第一所金融大学”,提出不同于传统高校建设,广东金融学院把建设目标聚焦在“应用导向”上,向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金融大学不断奋进。
近几年“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频繁出现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么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有什么不同,是否值得填报?今天就来一起看看!
应用型大学是什么?
应用型大学,一般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通常指的是那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与产业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历程
2014年: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
2017年:教育部在《关于 “十三五” 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具体指标,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分类推动高校改革发展,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高校分类型、差异化发展已成为明确方向,应用型高校拥有专属的一席之地。
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区别
1、核心目标
应用型大学:注重培养适应社会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大学:强调通过原创性研究推动学科前沿发展,同时承担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任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引领学术突破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2、办学特征
应用型大学:侧重行业技术应用、工程实践和管理能力,课程内容对接产业需求。
研究型大学:强调科教融合,将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对接学科逻辑与科研前沿,让学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教学内容
应用型大学:强调精简理论、侧重于专业核心课和行业技术模块的学习。在跨学科整合方面聚焦产业链相关学科整合。
研究型大学:注重深度探究与逻辑溯源,紧密对接学科前沿并融入科研成果,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跨学科融合,最终指向学术探究能力的培养。
4、就业方向
应用型大学:以行业就业为主要方向,如企业技术岗、地方公共服务岗等,与行业企业合作紧密。
研究型大学:多聚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部门等需深度学术探究或技术攻坚的领域,或通过深造延续学术研究之路。
5、典型案例
应用型大学:如各地的理工学院(如宁波工程学院、宁波理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深圳技术大学),这类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紧密,毕业生就业率高,且多进入企业一线岗位。
研究型大学:目前新型研究型大学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这类院校更加偏向于需要深度学术探究、技术创新或高层次专业能力的岗位,可进入高校、科研等机构。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优势
应用型大学在办学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契合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与课程,如厦门理工学院的 58 个本科专业均紧密对接厦门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专业集群,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学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让学生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在师资力量方面,重视 “双师双能” 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教师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行业实践经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科研领域方面,应用型大学聚焦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率高、周期短,能快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推动产业升级。
总结
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从事服务地方经济改革需求,并在技术创新的探索、研究、应用领域具有一定专业工作能力的高质量实用性人才。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在诸多方面皆有自己的建设特色,引导中国高校科学定位、合理分类,并开拓差异化布局的崭新道路。
因此对于高考成绩突出,热爱学习,有读研深造打算的学生而言,可以报考双一流级别的高水平学术型院校,获取国内最优质的教学平台与科研资源来提升学业能力。对于成绩排名中游,无读研打算,更喜欢工作或想留在本地创业的学生而言,报考应用型大学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案,可以跳过深奥晦涩的学科理论培养阶段,直接去了解参与知识转化、技术实践的过程,为尽早开启个人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当然,选择应用型大学也面临一些风险,所以要明确自身填报志愿后再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