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
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
早上五点半起床,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饭、午休、洗漱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
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
下了晚自习,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一天不刷够一定量的题、看够一定量的书是不可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
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只能靠意志强撑;疲倦状态下听课,总有很多疑问,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着熬夜;如此循环往复,勤奋到人神共愤。
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上不下,前进的脚步维艰,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努力得不到回报。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满足了以上几条,那么你一定属于第一层面的苦学者。
你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
有些同学确实喜欢学习,可能是地理、历史等某一科,兴趣浓厚,不学不快;也可能是读书、画画等某项活动,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但也有一个问题,家长会认为对一科的偏爱影响其他学科,造成明显的长短腿,影响高考成绩。如果这种自觉的学习态度能让各个学科雨露均沾,不偏不倚,那自然是能如顺水行舟,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课上不认真听讲,是因为已经提前预习,跟着老师听听重点就可以了;
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为老师的方法有些不适合他的习惯和方式;
不会全盘记录老师讲解的新知识,但是睡觉前却会回想白天的内容,而且每一阶段都会做思维导图梳理过往知识点;
不会花大量时间做练习册刷题,而是反复思考自己错的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看到这,相信你一定明白了:所有的轻而易举都是用正确的方法高效努力。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
2.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的学生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
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高中的孩子,必须要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3.勤奋之前请先思考
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
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
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目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急需解决,哪些我可以自己解决,哪些必须求助于老师……
4.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顶尖高手的学习技巧不外乎如下几张图:
语文:
数学:
英语:
数理化如何贯通:
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高中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动力和不会学是影响我们学习成绩主要障碍,只要我们把问题解决了,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了,学习层次也会稳步飞跃。
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与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又怎么会有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才会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