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让考生及家长最纠结的总共就那么两件事:一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二是众多热门专业选哪个?足可看出,大家对大学热门专业的追捧,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所谓的大学“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特别是来到新高考时代,不少家长和考生一边考虑“冷门”专业的分数更低一些,可以通过报考冷门专业冲入更好的学校,一面也在考虑学习“冷门”专业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哪些影响。
大学“冷门专业”究竟“冷”在哪里?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冷门专业?跟随小升一起来看看吧!
★ 首先来看看这些专业之所以冷门,都有哪些原因?
1.供大于求,社会需求小
往前推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师范专业、法学专业还是大家争相抢报的“热门专业”,可是随着就读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毕业生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加之教师、法学相关岗位的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社会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且有点“供大于求”的苗头。因此,法学专业、师范相关专业等也被有些考生和家长划为“冷门专业”行列。
2.就业环境艰苦
这些大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要不就是偏远的山区、海洋,会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工作,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避而远之”,宁愿选一个工作环境安定,薪资报酬不高的专业,都不愿填报这些薪酬高、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久而久之,这些工科专业就自动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了。
4.基础学科不受欢迎
有些专业确实是就业竞争压力大、薪酬低,因此考生在填报的时候比较犹豫。
可有的专业,仅仅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家长、考生不了解,就被归为“冷门”实在有点冤。
★ 学了冷门专业,就业时就一定会遇冷吗?
其实,专业冷热与否,并没有可供准确界定的依据。人们对于专业冷热的认知,大多数情况是依据社会供求关系以及就业的体面程度、经济收入来考虑的。所谓的冷门专业热门专业,某种程度上都是人们眼中的冷门和热门。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是否就该对这些冷门专业避而远之?是不是学了冷门专业,就一定会就业遇冷,不如那些学热门专业的前途光明呢?
★ 那些你不知道干什么的专业
每年填报期间,考生翻开高招专业目录,总有那么几个名字会引起你的疑问。
“嗯,土木工程这专业不错,等等,下面那个水利工程是什么?是培养管道工的吗?”
“斯瓦西里语,地图上怎么找不到叫斯瓦西里的国家?”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保护我不感兴趣,游憩听起来不错。”
不少考生一遇到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专业,第一反应就是将它们打入冷门专业的行列。
面对陌生专业,其实只要稍微下点功夫,搜索一下相关的信息,就能从这些专业中发现契机。比如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早已脱离了房屋排水这些简单的概念。现如今,如何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与洁净越来越受到重视,给水排水专业人才也越来越紧俏。虽然该专业名字显得很专,却是宽口径专业,因而也拥有较广的就业面。
还有一类专业,让人感觉并不陌生,但人们容易根据专业名称望文生义,自以为了解,却并不知道专业的真正内涵。比如地质学专业,很多人对其的印象还停留在挖山找矿、挖地打井的场景中。其实,这门学科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超高温高压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在解决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防治自然灾害和开发新型材料的工作中都有重要作用。
其实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大家对于专业的认知太少,一味躲避所谓的“冷门专业”,就可能错过就业热点。
★ 那些你或许还没发现的“潜力股”
比如计算机专业,从计算机诞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程序员还只是一个以女性占主导,类似于话务员、打字员那样的安稳工作,就业岗位也十分有限,更难和创业、创新、打拼、发展潜力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直到家用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大潮的到来,才让计算机专业摇身变为大学里的热门,但此前却绝少有人预料到它会像今天这样火爆。而在火爆之后,随着计算机专业的遍地开花和市场人才的迅速增加,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大好局面也被打破,很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间相互挤占就业岗位,就业空间逐渐“缩水”。可见专业的冷热始终是在运动变化中的。
几乎每个学过高中政治课的人都知道,商品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在人才市场中,专业价值也是如此。因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冷门专业,它们都可能是那只在未来让你占据先机的“潜力股”。而热门专业背后,也有可能因为人才培养规模的迅速提升而出现人才过剩等现象。
“冷热门”专业都是相对的,在选择专业时,小升建议同学们最好是根据自我维度(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特长而定)、职业维度(未来自己想在哪个领域工作)、供求关系等综合考虑。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