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高考下,家长欠缺孩子的不只是陪伴

2019-03-15 17:08:22    点击:5701


2019年新学期刚刚开学,学生们也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开始步入了学习的正轨,新学期总会有新的期待、新的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将这些期待和希望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毅力,就成为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直以来,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发展问题是很多家长焦虑的核心所在,不同类型的家长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通过与很多家长的接触,我们把现在家长的教育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01.托管型


这类型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做好学生的生活保障就好了,因此对待学生是成绩优秀理所应当,成绩下降要么是老师、学校不尽责,更多的是埋怨孩子不够努力。

02.陪伴型


这类型家庭一般家长与孩子关系较好,家庭氛围良好,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对于孩子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


03.严苟性



这类型家庭里一般会存在比较强势的家长,会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学科补习班,对孩子的成绩有更高的要求,严格约束孩子的一言一行。


04.无助型


这部分家庭由于长久以来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孩子很“佛系”,对未来、学习无欲无求,甚至还有因各式各样的因素导致孩子与家长关系对立的现象。


以上四种类型,很多家长更为接受的是第二种陪伴类型,其他几种类型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陪伴类型的家庭教育就能完全给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陪伴式教育很重要,对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着积极作用,对孩子的人格完善和三观的养成也都有积极影响。良好、科学的陪伴家庭造就的孩子往往更独立、更有主见,更懂得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但是陪伴不等于放任和宽松,过于宽松的陪伴式也有不可忽视的短板,这种陪伴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孩子由于生活经验和常识所限,容易做出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决定,这个时候如若家长不能科学地加以干预,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是过于放任的陪伴式教育在孩子毅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因为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激励,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个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最后,高考变革引起的政策、教育培养理念的变化是颠覆性、创新性的,孩子很难把握发展的方向,如果家长不敏感、不重视、不学习,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他人,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去追赶别人。

那么,在新高考改革的时局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规划引导



目前很多孩子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只知道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完成作业,对整体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都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家长必须要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学业目标和整体发展目标,通过目标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激发学习动力,改变被动学习局面,主动规划自我学业发展。



学生特长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学生特长、弥补短板成为学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的重要事项,如何根据升学做好选科,如何根据学生特长选择升学路径,如何规划学生时间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家长着重要思考的事情。

在此过程中,绝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兴趣特长来选择最科学、最合适的培养路径。例如很多家长都很关心的学科竞赛,不少家长都想让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来获得名校招生的青睐,但是竞赛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学习竞赛只能增大学习压力,最后得不偿失,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升学路径也绝不止竞赛一条坦途。


学生品格培养



品格培养很多家庭都会忽视的内容,家长更关心的只有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几乎是空白,殊不知孩子正是通过对家长的言行举止的观察和思考来形成自我的认识。如果孩子片面或者过分解读家长的行为,而家长不加以正确引导,极易造成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养成不良嗜好的结果。

同时由于过分关注成绩,把很多孩子培养成了只会考试的“考试机器”,这些孩子到了大学往往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及心理问题。培养孩子的品格,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毅能力、学习力等几个方面,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自主成长。


学生学业提升



提到学业提升,很多家长想到的更多是补习班和家教等课外培训,课外培训确实对学生提升学业有所帮助,但现实中很多情况是学生上培训班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孩子上补习班更多的状态是不积极、不主动、不拒绝,当然补习效果也比预想的要差很多,甚至出现成绩下降的怪异现象。

提升孩子学业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的选择培训班,应该理性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学习意识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能力问题?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学习基础问题?这些都要结合学生表现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找出根源,选择最适合的解决路径。

补习班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基础问题,也能解决一部分学习方法问题,但在其他方面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因此家长在注重给学生提升学业成绩的时候,一定要找出学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总结,不断提升学习力,绝不能盲目补习,最后导致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



家庭氛围的营造



很多孩子都反映说在家的学习效率远低于学校的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影响。设想一下孩子回到家中,父母在看电视或者手机,却不断督促着孩子吃完饭赶快学习,此时孩子的内心更多的是拒绝。

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往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家庭里营造一种轻松的家庭氛围,对保障好孩子的心情和情绪有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够让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自我发展中去,从而减少孩子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家庭沟通里,冷暴力带来的危害往往超乎想象。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首要的使自己冷静下来,同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他的想法或者做法是否合理,最后思考一下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要做到知己知彼,做好充足准备。

可以采用给孩子写信、发信息等多种形式向孩子敞开心扉,正面应对矛盾也一定会收到孩子正面的回应,然后再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平等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切忌家庭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一定要采用平等的对话方式,事实证明真凭实据说服孩子的效果要远胜于强制和压迫。



家庭陪伴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掌握好适度的概念,过分陪伴有碍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高考的时候会有一方辞掉工作,在家专门陪伴孩子,这样就会给予孩子很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一起上补习班,回家再次给学生讲解,这样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过少陪伴又会造成孩子的孤独,留守儿童的问题自不必说,在都市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家长一天见不到孩子或者一天与孩子的交谈只有寥寥数语,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及其不利的。

如何把握适度,最好的一个原则就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需要做出不同类型的陪伴,可以是生活式陪伴、学习式陪伴,也可以是实践式陪伴、引导式陪伴等多种多样的类型,生活式陪伴像聊天、吃饭、游玩等各式各样的类型,学习式陪伴像学习的分析、学习的总结、学习的规划等,实践式陪伴像企业实习、公益活动、实践调研等,引导式陪伴像时政交流、选择大学、专业探索、习惯养成等多方面。

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匹配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陪伴,帮助孩子做好个人发展。



家校联系



家长一定要重视与学校的沟通,每一次家长会都要积极参加,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掌握孩子思想上的波动。

在学业提升上,要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学科弱势,并指定提升规划,利用家校互动帮助孩子提升短板。

在培养方式上,要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优中选优,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培养路径。

在综合素质提升上,要了解学校选修课程设置,结合学校活动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案,与学校联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