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大影响学习效果的坏习惯,尽快改正!附实用建议~

2024-12-11 08:43:03    点击:4135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孩子整天都在不停地努力学习,却依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呢?
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是习惯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满足了被动积累;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总结的习惯,很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想要孩子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家长可先从习惯下手,帮助孩子从根源上提升学习效率,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听课不认真,可不是小事

课堂上,孩子的听课效率低,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而他们又处在大脑极其活跃,好奇心重,爱分心走神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在听课时“开小差”。孩子一旦在课上错过了知识点,课下他们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建议


● 平日里,家长要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坚持引导孩子在规定时段内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心二用,三心二意。

● 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在他们周围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仅如此,和学习有关而与当下学科无关的也不要放。比如,孩子写数学作业时,也不要放语文的东西。一方面不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不给孩子别的压力。

●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孩子在学习时也会出现思维停滞的状况。这时不要逼迫他们,让他们休息,或切换学习其他科目。如果不是试卷模拟考试练习,建议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每隔1小时要进行10分钟左右休息。


●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没有规划,效率较低

提前做好规划,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规划的想法和能力,这就需要家长来引导、帮助他们。


建议

● 引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让他们能够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每完成一个目标都会获得荣誉感和自信。

● 学习计划跟其他计划一样,要有一个系统。最好包括平日计划、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三个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级、学科兴趣等因素来进一步制订计划。

● 时间管理是制订计划的核心。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包括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和睡眠时间。确保时间表合理,不会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学习压力,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人生活和活动。

● 规划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调整。如果孩子在某个学科上遇到困难,或者在某个领域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父母应及时与孩子一起调整计划,并提供额外的支持或资源。

● 鼓励孩子取得进步并完成规划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这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特殊活动或其他奖励形式。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动力。


做题时,习惯性翻阅参考资料

数学,忘了公式看一眼课本;

语文,生字忘了怎么写,翻一下书;

英语,单词忘了如何拼写,找找答案……

孩子总是要对着书上的知识点才能把题做出来,可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还是不会,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如此,解决的问题都是一时的,而不是彻底的。


建议

● 帮助孩子记忆各科的基础知识,把该记的知识点记在脑子里,这样做起题来才会思路清晰。
● 如果一开始不能记住全部知识点,可以翻书,但要通过复习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逐渐做到“闭卷”答题。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进步。


只埋头做题,没有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经常出现成绩忽高忽低的现象。成绩高时,恰巧因为遇到了自己会的题目;成绩低时,而遇到不会的题就会束手无策。


建议

● 很多学科的考核都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点,再去解题,才能巩固及提升。因此,学习和答题时,要教会孩子去分析题目到底是在检测哪个知识点,学会思考、总结题目间的联系和异同点。

● 学会整合分析知识点,自然就有了思路,以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才会更加顺畅。思考得多,印象就会越深刻,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学习之余,家长也要让孩子知道“思考”的重要性。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当面对一个新信息、新知识时,他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赞同或者反对,而是去探索知识的由来,大胆想象,谨慎验证,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改错。

打草稿时,潦草零落

很多孩子在解理科类题目时,明明在草稿上的思路清晰,可正式答题在作业或试卷上时却混乱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草稿太潦草零落、太随心所欲,没有形成清晰的逻辑。


建议

● 平时要培养孩子条理清晰地打草稿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还能够高效地完成检查的环节。

● 平日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会大有益处。

听课时,不爱记笔记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科目较多,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记忆。有时,课上听懂了,课后换了思路,再看到同样的知识内容,发现自己又不会了,却也想不起来老师是如何讲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养成记好课堂笔记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记忆重点知识,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是需要自我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巩固的,这样在课后复习时也更有针对性。


建议

● 上课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孩子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等课余时间再根据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作补充,再巩固一遍。

●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

●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很需要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 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这些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

●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不认真读题,会的也答错

不知您家孩子是否也曾因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情图快,考场上看到自己似乎会的题,就急于下手,不认真看清题目要求,结果本能做对的题目,最后却没得分。


建议

● 家长需要嘱咐孩子,做题时,要认真沉着,多看几遍题目要求,尤其综合类的大题。细心地分析题目,有条理地列出答案才会万无一失。

● 这其实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问题,做事急躁的孩子在长大后也常常容易吃亏。因此,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做题开始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改掉急躁的毛病,试着学会慢下来。


不爱纠错,不常反思

有的孩子做完题,对完答案,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很少会进一步去分析,答案是如何得出的,不常反思,不爱纠错。


建议

● 家长首先督促孩子准备好一个错题本,遇到错题记下来。当然记下来不是结果,而是要经常翻阅。除去正常的练习题以外,可以根据错题本中的题目整理出针对性的同类题练习。考试前翻阅,更是能加深知识点的印象,对提升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 鼓励孩子与同学分享错题本,相互借鉴。从别人的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

● 孩子爱出错的地方,就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从中总结出规律,引导孩子思考、分析、总结,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训练。


不注重劳逸结合

孩子努力学习是好事,但不能太过疲劳。疲惫下的学习状态其实是“虚高”的,看似很努力,实则大脑疲劳,思维缓慢,效率极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建议

● 家长要明确劳逸结合的重要性,该休息时一定要让孩子好好休息。学习归学习,娱乐归娱乐,劳逸结合,才能真正实打实地提升学习效果。

● 要告诉孩子,记得要保证睡眠及休息,不要过于疲惫地学习,那样反而会事倍功半。

● 我们要带着孩子一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当孩子拥有了好的身体,他们才能有更清晰的学习思路及良好的学习状态。

● 若时间允许,还可以在平时多鼓励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如唱歌、跳舞、绘画等,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能更有效。

● 孩子看书、做作业的休息间歇,我们还可以跟他们一起做做深呼吸、向远处眺望,放松状态。

以上这些学习中普遍存在的9个坏习惯,希望家长们能多留意、多观察,帮助孩子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